emc易倍本课程由中学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理论与方法和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两块内容构成。通过本课程学习,在了解语文教育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掌握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会用相关理论进行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策略以及教学评价等环节的设计;通过课堂教学技能训练,熟练掌握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提高组织、讲授、提问、板书等方面的技能,在实践应用的基础上,不断探索和总结,形成一定的探究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为教育实习、未来的教学工作以及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树立崇尚语文教师职业的理想,具有热爱中学语文教师的情感,具备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 1.基本理论与学术前沿相结合。本课程在语文教学设计基本理论学习的基础上,有弹性地吸纳汉语言文学专业以及语文教育领域的新发展、新成果,让学生了解学术前沿引领中学语文学科教学改革发展的趋势与方向。 2.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本课程的学习,旨在引导学生用语文教学设计的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用教学实践去验证、感悟基本理论,最终提高学生的教学设计能力以及教学实施能力、评价能力。 3.模拟训练与反思内化相结合。在进行模拟训练的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学生教学设计能力的形成,课堂教学技能的提高,更要关注其探究意识和教学反思能力的养成。在实践中观察、体会、模仿、实践、反思和内化,生成并积累教育智慧,成长为一个面向实践的反思者。 4.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形成情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语言学、文学等专业课程,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通识课程,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emc易倍。 教学难点: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课堂教学技能的掌握与提高。 本课程规定的学时数为48课时,其中讲授为16学时,实践为32学时。在课程实施时,将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有效整合,任课教师可适当灵活调整。具体各教学内容及课时分配大致如下: 1.理论讲授内容: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基本理论、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16学时) 主要包括:(1)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如教学设计的前期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学习评价、教学反思;(2)课堂教学技能的基本知识,如导入、板书、教学语言、提问、演示、体态语言等。 这部分内容是针对教学设计理论与教学课堂教学技能的实践课程,主要包括:中学语文教学设计的各个要素设计训练;教学技能训练、说课训练。 这部分是与理论部分对应的教学设计、课堂技能的实践内容,学生以初、高中语文教材内容为基础进行教学设计与技能训练,训练方式采取小组集体备课、组内训练、课堂展示的方式进行 本轮训练的主要内容分两部分:(1)如何进行初步教学设计。(2)如何说课。选择初中语文教材典型内容,先小组研讨备课、小组内说教学设计,然后课堂展示的方式进行。 本轮训练的主要内容有两部分:(1)不同课型的教学设计与实施。(2)导入技能、板书技能、语言技能、提问技能、演示技能、态势语言技能、结束技能的模拟训练。选择高中必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设计与展示。学生的展示须按完整的一节课进行,但每次点评与研讨应有重点。 本轮训练侧重于学生的教学综合能力提升,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各项技能的综合运用。学生任意选择初、高中内容,准备教学设计,小组选拔,全班比赛的方式进行。 [1]《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分析》,郝丽琴主编,安徽大学出版社,2015。 [3]《中学语文教学设计与案例研究》,张筱南主编,科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2017。 a一、课程教学目的a本课程由中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与中学语文教材分析两块内容构成。通过学习,旨在让学生树立“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并具有将这些先进的教师观、教学观、师生观与学习观,体现于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意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旨在了解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最新动态, 掌握现行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结构内容和设计思路,并会用课标的理念分析指导中学语文教学实施和教学评价。通过学习,了解并熟悉语文教材的类型、构成要素及其编制,掌握现行中学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体例结构,会用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独立开展教材分析和研究,具备初步的中学语文教学研究能力。aa二、课程教学要求 2.理论学习与实践运用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的基本理论,并致力于学生能将所学的有关理论与具体的教学实践结合起来emc易倍,能用先进的理论指导具体教学实践,提高语文学科理论素养和教学研究能力。3.终结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相结合。教学评价不仅关注学生掌握和运用理论知识的水平,还要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探究意识和反思能力的形成情况;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教学重点:语文课程性质;语文课程基本理念;语文课程目标与内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常用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案例教学法;练习法。常用教学手段:多媒体结合 选用教材:[1]《中学语文课程标准与教材研究》,徐林祥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6年。 201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 4]《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教育部教材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 5]《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解读》,王宁、巢宗祺主编,a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在语文学科中开展实践活动的价值和基本理念,掌握设计和实施基于中学语文学科教材内容的相关实践活动,如追寻人类起源、走上辩论台、怎样搜集资料以及基于某一主题的社会调查等,具有在未来教学中组织、指导、评价中学生开展相关实践活动的能力。a二、课程实训要求 1.活动内容的选择要基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结合中学语文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具有开放性和整合性。2.活动的组织实施要体现自主性和实践性。要尊重学生的自主选择,强调学生的亲身经历,为学生的自主活动留有余地。 活动的评价突出发展导向,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成长和发展的过程。 依据《中小学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中推荐的主题,结合现行初、高中语文课教材内容,确定以下活动方式: 考察探究类:围绕某一主题进行社会调查。例如:家乡的传统文化研究,中学生使用电子设备现状的调查,当地老年人生活状况调查,寻访家乡能人(名人),高中生考试焦虑问题研究,中学生网络交友的利与弊等。社会服务类:参与和体验社会活动。例如走进敬老院、福利院, 我为社区做贡献,参与禁毒宣传活动,做个环保志愿者,做普法志愿者,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等。职业体验类:在实际工作岗位上或模拟情境中,体认职业角色的过程。例如走上辩论台,策划校园文化活动,毕业年级感恩活动,高中生生涯规划, ”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是学生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促进者。 组织和安排。任课教师统筹安排布置训练任务、训练进度、训练组织形式与阶段性目标,引导学生有计划、有步骤、合理地进行语文实践活动的设计与实施。 评价和考核。基于学生平时的课堂表现、所提交的方案设计、小组展示等,形成平时成绩,注重过程性评价,在学期末根据学生提交的考查作业以及语文实践活动结果的呈现与展示,形成期末成绩,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a五、考核方式